在中国,比特币挖掘被明确禁止,可是,依旧有人冒险去开展地下“挖矿”活动,那么,这背后到底隐藏着什么样的利益纠葛,又存在着什么样的风险挑战?
隐秘“矿场”悄然运作
柯克是一个比特币“矿场”的老板,他在中国四川省的某个地方从事比特币“挖掘”工作。今年北京开展打击比特币“挖矿”行动后,他和许多“矿工”一样,转入了地下。他将“挖矿”设备分散在多个地点,使用本地的小型电源进行供电,还运用手段来掩盖数字足迹,一心希望不被政府发现 。
这种隐秘运作在很多地方都存在,他们试图躲避监管,打算继续从比特币“挖矿”中获利,然而这终究是违规行为 。
政策严打势头不减
今年5月,北京发布文件严禁比特币“挖矿” ,今年9月,北京再度发布文件严禁比特币“挖矿” ,今年11月,北京又一次发布文件严禁比特币“挖矿” 。多地政府采取了各类措施,浙江要求地方官员自行检查,严格查处非法“挖矿”IP地址 ,江西要求地方官员自行检查,严格查处非法“挖矿”IP地址 ,河北要求地方官员自行检查,严格查处非法“挖矿”IP地址 。内蒙古要求地方官员进行自查,要对非法“挖矿”IP地址展开严查,多地政府逮捕了一批涉事官员,还开除了一批涉事官员,政府打击态度坚决,持续挤压比特币“挖矿”的生存空间。
即便如此,仍有一部分人抱着侥幸心理,继续开展地下“挖矿”活动,对政策规定全然不当回事 。
“矿工”份额大幅缩水
曾经,中国“矿工”在比特币市场中有着重要的位置,在高峰阶段,占据全球市场百分之六十五至百分之七十五的份额 。然而如今,即便有消息显示仍有多达百分之二十的“矿工”在中国境内,但其份额已经大幅降低 。许多财力雄厚且有海外背景的大参与者,在政策颁布后迅速撤离,还把设备和团队转移到哈萨克斯坦、美国等国家 。
小型“矿场”难以迁出,原因在于受到疫情限制,存在供应链瓶颈,存在航运瓶颈,且在严格监管下,面临着极大的生存压力。
地下“挖矿”依旧活跃
中国网络安全公司奇虎360展开了研究,研究显示地下“挖矿”似乎仍很活跃,11月的报告做出了预估,预估指出中国每天平均有10.9万个活跃IP地址在进行加密货币“挖矿”,这些隐匿在暗处的“挖矿”行为,对监管的有效性与权威性构成了严峻挑战。
从数据情况来讲,打击地下“挖矿”工作,距离完成还有很长的距离,仍需持续不断加大监管力度。
监管背后深层考量
北京明确表示,加密货币“挖矿”对实现气候目标有阻碍,中国要在2060年前实现碳中和,可是“挖矿”能耗非常大,这与该目标相违背。同时,政府为推广央行数字货币,确保金融监管覆盖所有经济活动,正努力使比特币等加密货币在中国金融体系和经济中消失。
加密货币“挖矿”存在能源方面的问题,它涉及金融安全等多个方面的问题,因此对其进行监管是必然的趋势。
“矿工”面临新难题
有一些“矿工”迁往了四川和云南,他们以前能借助当地水电站的电力来“挖矿”,并且这种行为不太容易被发觉。然而现在雨季已结束,过去他们会用卡车把设备运到新疆或内蒙古,利用煤电来“挖矿”,但如今政策收紧了,柯克们也在思索下一步该如何做。
这种困境,给那些仍在搞地下“挖矿”的人提了个醒,他们的行为是违规的,这样的行为终究难以长久。
在中国有着严格监管的情形下,你认为比特币地下“挖矿”活动还能够持续多久?赶快到评论区留言,别忘了点赞并分享这篇文章。
暂无评论
发表评论