区块链受到了很多关注,这是因为它有去中心化的优势,还具备高安全性,你知道它的基本结构单元是什么吗,这个基本结构单元是区块,它是怎么构成的,又是如何运作的,下面就来深入探究一番。
区块基本概念
区块链的基本结构单元是区块,数据在区块链网络里会被永久记录,记录是以文件形式存在的,这些文件就是区块,比特币区块链系统大约每10分钟创建一个区块,一个区块是最新比特币交易的记录集合,而且之前的区块没有记录过这些交易 。
区块的构成
区块由区块头和区块主体组成,区块头里含有元数据,元数据大小为80字节,其中有4字节的版本号,还有32字节的上一区块哈希值,以及32字节的根节点,也有4字节的时间戳,另外还有4字节的难度值和4字节的随机数,区块主体包含的是交易数据。
区块高度与识别
区块高度与区块编号类似,然而因存在分叉可能性,故无法确定唯一区块,比如出现孤块时,其区块高度会和主链上的另一个区块相同,所以仅依靠区块高度无法识别一个区块。头哈希值和区块高度不在区块数据结构内,不过可在索引库中作为元数据,利于进行快速检索。
头哈希值的作用
头哈希值是一种数字指纹,它经过对区块头进行两次计算后得到,它的长度为32字节,一个区块的头哈希不在该区块内,而是包含于下一区块里,矿工计算的区块Hash值要比bits值小,bits值是一个用指数形式表示的256位难度目标值。
时间戳的特性
时间戳直接记录在区块链里,它不能被篡改。每个时间戳会把前一个时间戳纳入哈希值,这些时间戳依次相连,从而形成完整链条。这保证了区块链数据的顺序和连贯性,也增强了数据的安全性。
区块体与交易效率
区块体中包含着10分钟内选定的交易记录,其中第一笔交易是奖励给矿工的特殊交易,每个交易信息大约占据250字节,比特币网络大概每600秒产出一个块,每秒能够处理约7个交易,正因如此,比特币网络处理交易的效率并不高,有时交易需要很长时间才能得到确认。
从上面的介绍能够看出,区块链是以效率来换取信任的,要是改动一个区块的数据,成本会非常巨大。你认为未来区块链能不能兼顾效率与信任?要是觉得文章有价值,欢迎点赞并且分享。
暂无评论
发表评论